• <xmp id="4sqsq">
    <bdo id="4sqsq"><center id="4sqsq"></center></bdo>
  • 咨詢熱線電話:
    0510-83121577
    您的位置:首頁>>新聞動態

    軋后及退火后的板面殘留物主要來自冷軋過程

    來源:   作者: 發布日期:2020-08-18 訪問量:545
    冷軋帶鋼工藝流程為:原料準備,退火酸洗,(中間修磨),軋制,中間退火酸洗,軋制,成品退火酸洗,平整,(成品修磨拋光),剪切,包裝入庫。
    與熱軋不銹鋼板帶相比,具有高尺寸精度、良好的表面質量及板型等特點。絕大部分冷軋帶鋼廠熱軋不銹鋼板經過冷軋加工后才能應用于下游行業。
    軋后及退火后的板面殘留物主要來自冷軋過程。在高溫、高壓的軋制變形區內,帶鋼與軋輥發生磨損,產生大量直徑在納米級的鐵粉微粒。
    這些鐵粉微粒的存在既加劇了磨粒磨損,又增加了在帶鋼表面的吸附面積,進而吸附更多的軋制油及其他形式的碳氫化合物,形成表面殘留物。 
    劃傷 
    帶鋼表面劃傷缺陷的外觀特征為溝狀或線條狀,連續或斷續分布于鋼板的局部或全長。帶鋼在高溫區域劃傷,傷口呈灰褐色或藍色;在常溫下劃傷,傷口呈金屬光澤或灰白色。 
    劃傷與通道輥表面狀態、平整機前段與后段張力不匹配、帶鋼寬度規格不一致、分卷后切口下扣、甩尾后尾部下扣有關。 
    壓痕 
    帶鋼表面由于機械或硬物擠壓,產生局部或連續的不規則的凹坑,通常發生部位比較規律,有周期性,多少不一,缺陷處顏色較亮。 
    挫傷 
    鋼板表面有低于軋制面的縱橫向劃溝,單個或斷續分布在鋼板表面,高溫刮傷溝底有薄層氧化鐵皮,冷態刮傷可見金屬光澤,溝底呈灰白色。